开放交流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首页 > 开放交流 > 学术活动 > 正文

土壤健康山西省实验室青年学者论坛—学术报告通知

发布时间:2025-09-10阅读数:

报告题目1: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微生物分解与植物吸收利用机制

报告时间: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上午8:30-9:00

报告地点: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龙城校区4号楼202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960 677 073

报告人:马庆旭研究员

马庆旭,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浙江省浙农英才。长期从事土壤肥力提升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浙江省基金重点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Nature Geoscience 1篇,The ISME Journal 1篇,Global Change Biology 2篇,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4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H指数29。基于理论研究,研发了一系列农业废弃物快速发酵制备有机肥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新技术,现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5项专利转让。以第三完成人和第六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第六完成人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担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荣获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中国核学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报告题目2:保护性农业和全球变暖互作对土壤固碳及健康影响驱动机制

报告时间: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上午9:00-9:30

报告地点: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龙城校区4号楼202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960 677 073

报告人:田 静副教授

田静,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级高层次引进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土壤固碳机制与技术、土壤健康、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Global Change Biology,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 ESI高被引论文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农业农村部重大科技项目子课题等。现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健康工作组委员,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养分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杂志副编辑等。参编行业标准3项。参编学术著作、教材等5部。

报告题目3:农田关键带氮流动及其环境效应

报告时间: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上午9:30-10:00

报告地点: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龙城校区4号楼202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960 677 073

报告人:秦树平研究员

秦树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创建了国际领先的土壤反硝化研究平台,率先发现了人为氮输入激发关键带深层古碳矿化的矿物-微生物耦合机制,研发了包气带硝酸盐污染靶向修复技术。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河北省与福建省杰青资助,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院长奖、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入选河北省与福建省杰青、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拔尖人才。

报告题目4:基于煤基固废的矿区土地功能再造在提升与产品研发

报告时间: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上午10:00-10:30

报告地点: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龙城校区4号楼202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960 677 073

报告人:张世文教授

张世文,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矿区土地复垦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全流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天地”耦合监测检测技术,创建不同矿种和生境下矿山复垦修复以及损伤功能再造再提升模式与关键技术,全国首次成功实践了采煤沉陷水面种植,荣获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励4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或省部级20余项,地方或企业委托项目近30项。独著或参编学术著作、教材近20部。主持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固废综合处置等国家、行业标准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