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我院召开职工大会暨2025年新入职博士汇报交流会顺利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校(院)长张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首席科学家徐明岗出席会议,全院职工参会,会议由副院长杨治平主持。

会上,5位新入职博士进行汇报交流。廖祺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响应水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与调控”为主题,分享了在作物-水-盐耦合关系、外源物缓解干旱机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针对山西旱地的农艺-灌溉协同调控方案,计划围绕山西土壤健康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深化研究;王琼聚焦土壤磷素高效利用,围绕长期施肥对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种植模式对磷形态的调控展开汇报,分享盐碱地磷循环优化与多功能液体肥研发规划,助力山西盐碱地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李文广基于旱地麦田长期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产量、土壤碳氮循环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未来将围绕高标准农田土壤微生物评价体系开展研究,契合山西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郝毅深耕碳基纳米材料领域,阐述微纳米骨炭、石墨相氮化碳等材料在农田重金属修复、作物生物胁迫防控中的应用机制,计划研发山西特色纳米土壤调理剂,服务矿区复垦与污染土壤修复;孔繁艺构建“靶向诊断-微观解析-系统评估”科研框架,汇报土壤重金属精准溯源与改良技术,提出打造土壤微界面过程可视解析平台的目标,为山西土壤问题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徐明岗院士对5位新入职博士的汇报给予高度认可,认为各位博士的研究方向与产业院发展定位高度契合,研究思路清晰、规划切实可行,充分展现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创新潜力。在此基础上,他以“更高、更快、更强”为核心激励全体职工,他强调,科研工作需树立远大目标,既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追求更高学术高度,突破技术瓶颈;也要以高效节奏推进研究,加快成果转化落地;更要不断强化专业能力与协作意识,在生态环境研究领域持续突破。同时,他鼓励新入职博士尽快融入团队,将个人研究与产业院发展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产业院科研事业注入新活力。此外,徐院士还分享了“心怀梦想,舞台无限”“辛苦并快乐”“高效工作,力争上游”的团队理念,希望全体职工秉持积极心态,在攻坚克难中收获成长,以每日进步的坚持,共同推动产业院发展。

张强校长总结讲话,他指出,产业院自成立以来,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科研攻关等方面成效显著,但距离“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新型科研机构”目标仍需持续发力。针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锚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发机构”目标,推进“5个一工程”,在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重大项目争取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科研团队;二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完善岗位职责、绩效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激励与淘汰机制,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要聚焦区域生态环境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推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四是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为新入职博士等青年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平台,助力其快速成长为产业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他强调,全院职工要加强团结协作与文化建设,全体职工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学科与团队壁垒,在科研攻关、项目推进中互帮互促,同时要重视产业院文化培育,以科学家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为核心,营造积极向上、凝心聚力的工作氛围,让文化建设成为推动研究院发展的“软实力”。

本次会议既是新入职博士的学术“亮相会”,也是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谋划发展的“动员会”。通过交流汇报与精准指导,不仅明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路径,更优化了研究院的发展布局,为后续攻克农业生态环境关键技术、服务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